美国购车记 之一
发布于: 2014/03/18  4:11 am
早就听说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除却纽约等少数大城市外,汽车是普通人生活的必需品。刚到美国,由于要购买种种事先能想到的丶想不到的生活用品丶办理各类报到手续,亲身体验到了没有汽车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
公共交通并不方便。巴士虽然也有,但并不发达,只有有限的几条线路,并没有覆盖到城市的每一处。和我同期来美的另一个富布赖特学者H老师深受其害,他找到的住处在Mountain View,距离学校不过四丶五英里,但要换三次公共汽车,每次去学校单程就要近2个小时!出租车也很稀少,需要电话预约,上门接送,我来美一个月,只在马路上看到过两辆出租车。所在的地区虽然是硅谷的核心区,但人口并不密集,超过四层的楼房都很少,自然也不会有地铁。
来美国的第一天,朋友就带我到Target超市买了辆100元的中国产自行车。在住处周边2丶3英里范围内骑自行车还可以,包括去斯坦福大学和周边一丶两个超市,但再远一点,自行车就鞭长莫及了。生活就这样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
于是,和我同期到达的中国访问学者,都先后开始了购买汽车的计划。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的匆匆过客,一年半载后就要回国再次把车卖掉,自然买车的规划也不同于当地人。若现在买新车,一年后再卖掉,新车变旧车的贬值太大,不太划算;还是买辆二手车更稳妥。
但二手车市场是典型的Lemon市场,质量不一,鱼龙混杂,我们都不是精于修车的专业人士,能否买到合心的,全看运气了。
根据前辈经验丶网上检索,大致锁定如下范畴:
里程数最好在十万英里内,这个里程数的汽车,还正值壮年,故障率小;而且里程是决定车价的重要因素,——10万迈和15万迈的价格可能要相差上千元。按说里程表是很容易作假的,在中国随便一个修车店的员工都知道怎么调里程表,因此在中国无论买新车还是旧车,查里程没有任何意义。但在美国,就放心多了。
车的Title,必须是“Clean Title”而不是“Salvage Title”,也即这车出身要好,历史“清白”,没有出过大的车祸。这样车况能有保证,将来也便于转手出售;
在二手车中,日系车保值较高。大概是因为日系车在美国质量较好,故障率低而且省油的原因吧。查KBB.com的二手车估价就能发现,同样年份丶里程丶空间尺寸的日系车,比德系和美国车,价格要高出不少。
每辆车都有自己的车辆编号VIN,这东西国内也有,就是前风挡玻璃下方的那一串数字,只不过在国内很少注意罢了。可以在Carfax网站根据VIN号码查询该车的历史记录,包括事故丶维修纪录什么的,不过查询是要收费的。
购车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专业车商Dealer,他们销售的车质量大多较有保证,有的还提供三个月或若干里程内的保修,但价格相对较贵;另一种就是从私人手中买二手车了,网站Craigslist.org,还有针对服务斯坦福校内的Supost.com上,常有卖车信息。不过后者主要是本校师生,价格较贵。

在Dealer的车店: 明码标价,价格都用醒目的黄字标在前风挡玻璃上。

二手的奔驰和雅阁也才差3000元。日系车的保值率可见一斑。

这是贴在侧窗玻璃上的具体信息,包括VIN号码什么的。2002年的克莱斯勒商务车,跑了12万6千英里,要价6500刀。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