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购车记 之二
发布于: 2014/03/18  4:13 am
过了开头几天没车的苦日子,和我同期到达的中国访问学者,都先后开始了购买汽车的计划。饱受公交之苦的H老师是我们这群人中第一个买到车的,他的购买经历应该也是最幸运的一个。他头一天在车管所(DMV)考完了笔试驾照(如果已经持有中国驾照,按照加州法律,只需通过DMV的交规笔试,就能获得一张为期两个月的临时驾照,可以独自上路驾驶),当晚就上网检索车源,第二天就开始看车了。
他跑了几家Dealer,感觉这些车商相当不靠谱,于是锁定了网上的个人卖家。事先在网上做好功课,和卖家约好见面的时间地点。当地的留学生朋友小Z非常热心,开车带着H老师和我开始了寻车之旅。
H老师是全家来美,孩子还很小,出门需携带的东西很多。所以他计划买辆空间宽敞的SUV。依靠GPS的指引,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卖家在Los altos的家。这是一片中产阶级的住宅区,各家都是独栋的House连带车库,房前屋后是草坪。
来得早了些,在网上发帖卖车的男主人还没回家,接待我们的女主人升起车库的电动门帘,待交易的车露出真容。
这是一辆2001年的雷克萨斯RX300,五人座的SUV,香槟色的车身。车体非常宽大,内饰也不错,真皮座椅。因为常年存放在车库内,没有经受露天风吹日晒,漆面保存得非常好。四十来岁的女主人介绍说,这车平日只用来接送小孩上学,所以里程数还不到十万英里。因为家里人口增加,所以他们又新买了一辆七人座的Acura(讴歌)SUV,这辆五人座的才下岗了。报价9000美元。

正说着,一辆破破烂烂的红色皮卡开进了院子,后车厢装着一堆胶合板丶工具什么的。大腹便便的男主人走下车,背心大短裤拖鞋,一副休闲打扮。貌似个蓝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真实身家,方知真人不露相。H老师提出要试驾一下,把护照压给男主人,我们就开车在小区里走了一圈。感觉不错,动力很足,内饰精美,发动机运转平顺。于是开车到附近的修车铺,花了90元请专业师傅给车做一个全身体检“Mechanical Check”。
一个小时后,体检报告出来了:全车性能很好,但也有些小毛病,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十万英里里程将近,发动机的正时皮带(Timing Belt)连同水泵需要更换,这笔费用不小,连同工时费要花几百元。
H老师心里有了底,基本决定要这车了。先去附近的银行取了现金,就拿着报告回去找男主人讨价还价。
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车主根本不Care价格。验车报告上列出的每一个瑕疵连同需要的维修费用,这哥们都漫不经心地点点头,算是认账,这样算下来维修费就近一千元了。
又问他这车的排量是多少?他一脸茫然:“我也不知道,平常都是我妻子开……大概是2.5升的吧?”后来交易完成后,我们从他给我们的随车手册中才发现,原来这车排量是3.0升的!2.5比3.0排量,价格可是低不少呢。
我们提出8000元购车,车主想了想,说:“你们砍的也忒狠了吧,一下子减了一千。能再高点吗?”我们都感觉这车主对价格真的是不太在乎,讨价还价的过程都带着应付丶走过场的性质。我们提出可以当场付现金,也许是我们的诚意打动了他,最终8150元成交!女主人在一旁感慨:“没想到这车卖的这么快,我们昨天发信息到网上,今天你们是第一拨来看车的,这就卖出去了。”
DMV要求二手车辆过户需要做一个SMOG Check,也就是尾气监测,公路边较大的Car Service大都提供这项服务,这个是由车主负责做的,35元钱,很顺利一次通过。
付款的过程很喜感。临近傍晚,女主人要去接上小学的儿子回家。所以我们移师小男孩所在小学,大家围坐在学校操场边的露天木桌旁完成了付款。华人喜欢用现金交易,但显然美国人不太适应。这哥们把整捆的百元钞票攥在手心,一张一张地抽出来摊在桌子上慢慢数,每数好十张(1千元),就码成一小堆放在桌上,再去数下一个十张,又码成一小堆……;一边数,他还一边自嘲地说:“咱们怎么跟贩毒似的啊?”晚风吹来,钞票在桌子上四散,旁边的我们赶紧站起来拿报纸为他挡风,好似毒贩的保镖。
交易完成,彼此也快成了朋友。我们跟他开玩笑:“把这车卖了,你的车库就又腾出了地方,你又有了现金,干脆再买辆跑车玩玩吧,比如保时捷什么的……”他老老实实地对我们说:“再买就不买保时捷了,我以前就是开保时捷911的。”原来他是一个公司的老总,家境自然不错。当初为了买现在这栋房子,他才卖掉开了多年的保时捷911。这栋房子花了他二丶三百万美元。也许这就是他对价格不是很敏感的原因,——几百块钱上下的讨价还价,他根本不Care!
H老师非常幸运,遇到了一辆车况非常好的车,车主也很大方,不太计较价格。我们都为他的顺利购车高兴。这样的买车过程很有喜剧性,很好玩,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接触美国中产阶级的机会。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