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健康成长向来是一个比较引人关注的话题,美国是一个快节奏的国家,很多父母都因为工作没空陪小孩,然而美国最近一项调查表明,由非亲专职人员照顾的儿童由比由父母或是亲戚照顾的幼儿在幼稚园的表现要好,特别是在阅读能力和数学方面,那么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如今美国儿童的生活状况又如何呢?

这项数据出自「美国儿童幸福指数报告」(American's Children: Key Nation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是由美国联邦儿童及家庭论坛(Federal Interagency Forum on Child and Family Statistics)所做的综合整理,他们每年分析至少16份不同的年度报告,这些报告针对全国儿童及所属家庭相关的幸福及健康指标作整理摘要并观察逐年的变化。2012年美国0到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人口数共计7,300万人,占了总人口数的24%。藉由每年追踪及比较这些年度报告,就能看出这些美国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变化。这项报告包含了41项关键指标,涵括7个主要领域:家庭及社会环境丶经济状况丶医疗丶生活环境及安全丶行为丶教育以及健康状况。

今年的分析报告指出,不足月出生的婴儿数丶青少年产子数,以及缺乏医疗照顾的儿童数均呈下降趋势。依据安妮?凯西基金会(The Annie E. Casey Foundation)一项报告显示,从2008年经济不景气开始,愈来愈多儿童的父母失去工作及稳定的经济来源,到了2011年,父母没有固定工作的儿童比例已经高达32%。然而联邦报告却指出,自2011年起儿童的双亲至少一人有固定工作的比例已经回升。

整体看来,似乎儿童的幸福指数都呈现上扬的趋势,但也有令人忧心的发展。例如十二年级学生未成年饮酒的比例开始大幅增加等等。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份联邦报告特别针对幼稚园学童在阅读丶数学丶科学上的成绩表现以及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专文分析。分析内容是根据一项进行中的联邦调查资料,该调查长期追踪2010至2011年入学的幼稚园学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发展情形。一如预料,来自贫困家庭的幼童在幼稚园的学业表现比不过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童。

耐人寻味的是,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数据,可以稍稍安抚一下因为上班而没有空陪小孩的家长。报告发现,幼童若是曾经参加安亲班或是学前班,他们在幼稚园的阅读及数学表现要比其他纯由父母或亲人照顾长大的学童来得优异。甚至于相较于父母只有一人需要工作的儿童,如果父母都需要上班,他们的小孩学业表现也会比较好。以上这两项学习成绩的差距,并不会因为上完幼稚园的课程而得到改善。强者恒强,一旦落后了就很难追得上。

该专文也指出,当学童愈晚开始念幼稚园,他们完成幼稚园学业时的各项成绩表现会愈好,也就是说,幼稚园课程对于这些晚入学的学童更有帮助,念完幼稚园会让他们能够获得明显的进步。此外,亚裔及白人学童入学前的学力程度普遍优于其他族群。其中,白人小女孩的阅读能力要比小男孩来得好,但在其他科目上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从以上文章可以知道,虽然美国儿童的发展有令人忧心的地方,但值得高兴的是美国儿童的幸福指数总体都呈现上扬的趋势,这说明,儿童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好。另外,调查也表明,父母在上班的孩子学业表现更为优异,这说明独立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