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强凌弱?全民say no
发布于: 2014/07/10  11:38 pm
【侨报7月10日“四合院”中国时评 原题《恃强凌弱?全民say no》】“闲来无事找人打着玩”,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近日,河北一名8岁留守男童被11名“闲来无事”的学生围殴致死,11名打人者均不满14岁。此案令人想起另两件“恶名远扬”的青少年暴力案件:3名“90后”在北京郊区殴打一名少年,打耳光、踩头、拍砖、对头撒尿……惊煞公众;还有一个 “11岁女孩电梯内摔打男婴,疑将其抛下25楼”的案子,冷酷程度也令人发指。
没人知道,究竟还有多少沉默的受害者,但这些案子都有共通点,即施暴者年纪轻轻却已表现得极度残忍,毫无恻隐之心。儒家宗师荀子创设“性恶论”,但今天年轻一代天性中的“恶”,一定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青少年的残忍,离不开青春叛逆及环境塑造。他们的世界,是成人世界某种程度的反映。当下社会戾气弥漫,重功利而轻道德,青少年如何不受影响?缺少成人世界的引导与管教,灵魂被空虚、狭隘、叛逆、报复这样负面的情绪所占据,惹是生非成为他们发泄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美国为了应付校园欺凌现象,建立了不少组织,制订了一系列法律。中国也需仿而效之。依中国现行刑法,不满14周岁的青少年,无论犯下何种罪行均可不负刑事责任,极大地纵容了青少年犯罪。尤其是在青少年普遍早熟的前提下,完全有必要重新检视。
另外,家庭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动起来。特别是在中国不少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无父母陪伴,很容易沦为施暴者或受暴者。担负教育角色的学校,必须承担起监护责任,同时将反欺凌教育作为类似灾逃教育的一项国民教育,让孩子们知道“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既警示他们欺凌弱小必须承担后果,同时也教导他们该如何妥当应对欺凌、保护自己。
在动物世界,弱肉强食,强者得天下;但这种丛林法则不适用于人类社会,帮扶弱者、怀有同理心、崇尚公平正义,才是基本的价值观;仗着爪锋牙毒就撕扯别人,无异于动物行为。成人社会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将之传递给年轻一代。
中国国学泰斗季羡林曾因猫咪被人掳走凌虐而愤怒,他说一个人若有力量“应当向敌人和坏人施展……向弱者发泄,算不上英雄汉”。沉溺于暴力的青少年,何来未来?